
以下為三種最常見之臉部雷射種類:
脈衝光
脈衝光皮膚雷射是利用560~1200nm波長,根據皮膚問題調整能量,使其在瞬間放光的非侵入性光療法,因皮膚表面吸收後會將光能轉換為熱能,而使施打的肌膚組織溫度升高,來增進膠原蛋白再生及細胞活化,因此脈衝光常被用於重建皮膚紋理,改善鬆弛、毛孔粗大、膚色不均、色素斑、痘疤及微血管擴張等治療。
飛梭雷射
飛梭雷射是最普及的醫美皮膚雷射種類,但其實飛梭雷射只是一個翻譯名詞。傳統飛梭雷射是指含有飛梭套件(fraxel)的1550 nm 波長的雷射,而目前較新的飛梭雷射技術是有分層換膚技術的雷射,運用特殊技術將雷射光術分成較小的光點,在雷射部位形成微創傷口,這種傷口通常會於24小時內完整癒合,利用這樣的技術讓傷口周邊的生長組織快速修復、排擠置換受損的組織,以達到換膚的目的。
目前飛梭雷射多被應用於治療膚質粗糙、痘疤凹疤、毛孔粗大、細紋、皺紋、妊娠紋、生長紋、淺層斑等皮膚問題。
淨膚雷射
淨膚雷射是利用銣雅鉻雷射(Nd-Yag Laser)來處理色素斑的問題。它有兩種波長,分別是532及1064 nm。532nm通常被用來處理淺層色素;而1064nm波長則是深入上真皮層,處理較深層色素斑問題。常被應用在處理細緻毛孔、改善膚色不均、痘疤、回春、青春痘、粉刺、油光等肌膚問題上,也有人使用於除斑和刺青等色素問題。
不論是哪一種類的面部雷射手術,術前需注意事項如下:
- 孕婦、哺乳婦女、光敏感皮膚、凝血功能問題、蟹足腫體質或感染性傷口者,請事先告知醫師。
- 治療前3天請停止使用外用A酸或光敏感藥物並避免過度日曬;若半年內曾口服A酸患者需告知醫師,進行整體評估。
- 正在服用阿斯匹靈(Aspirin)、銀杏(Gingo)、高劑量維他命E (High Dose Vit.E)、可邁丁(Warfarin)或其他疑似抗凝血藥物等,可能增加出血及瘀青的機會,進行治療前需告知醫師並討論是否需要事前停用藥物數日。
- 治療前一周停止大量曝曬陽光、去角質、果酸換膚等薄化皮膚之行為。
- 治療前可能會使用局部麻醉藥品,以降低不適感。如有對麻醉或任何藥物過敏者請提前告知醫師。常見局部麻醉藥物之副作用:局部皮膚蒼白、發紅、水腫、發癢、皮疹等,一般症狀輕微且短暫,約1-2小時自然消退,如敷上麻藥後出現劇烈紅腫不適須儘速卸除。
- 雷射當日到院後,第一步驟是徹底清潔肌膚,避免化妝品或防曬乳未卸除乾淨致雷射時產生光化學反應。